Uber劲敌Ola成长史

  从运营城市、多项服务和总市场份额来看,Ola 的数据似乎都要好于 Uber。

  印度的旅游业一直处于蓬勃发展之中,然而,这对消费者来说,还存在诸多不便,比如他们要与人力车司机讨价还价,要在当地的火车上争夺最后一寸立足之地,还要应对不准时的公共汽车。

  而当网约车平台 Ola 出现后,情况开始迅速得到好转,总算让个人出行领域取得了突破。此时,西方国家早就有了像 Uber、Lyft 和 Waze 这样的平台。

  起步

左为 Bhavish Agarwal,右为 Ankit Bhatti左为 Bhavish Agarwal,右为 Ankit Bhatti

  Ola 由 Bhavish Agarwal 和 Ankit Bhatti 共同创办,两人同为孟买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专业毕业生。Bhavish 开了一家旅游策划公司,当时正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城际旅行。

  在一次出行中,他和出租车司机闹翻了,司机在途中一再要求涨价,但 Agarwal 拒绝了,然后司机将他撵下了车。这让他意识到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乘客面临着类似问题,因此可靠的出租车服务将具有无限潜力。因此,他将自己的创业想法从开一家旅游规划公司变成了创造一个名为 Ola Cabs 的打车平台。

  2010年,Bhatti 成为了 Agarwal 的合伙人。此时,两位创始人的家人对此都感到担忧,因为他们所做的只不过是开一家“出租车公司”。然而,当 Ola 拿到第一批天使投资时,情况便开始好转。Ola 不会按常规方式来提供出租车服务。它将使用现代技术,聚集空前数量的车辆,让出租车服务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

  融资

  2011年4月,Ola 获得了第一笔天使轮融资,总共筹集了33万美元。

  2012年4月,Ola 在以老虎基金领投的A轮融资中,总共筹集了500万美元。

  2013年11月,Ola 完成 B 轮融资,总共筹集了2000万美元。这一轮的投资者是老虎基金和经纬创投。

  2014年,Ola 完成了 C 轮和 D 轮融资。2014年7月,红杉和 Steadview Capital 领投了4000万美元的 C 轮。同年10月,D轮融资大幅增加,Ola 从软银获得了2.1亿美元的投资。

  2015年,Ola 完成了 E 轮、F 轮和 G 轮融资。在 E 轮融资中,以 DST Global 为首的9家投资机构总共投入了4亿美元。Baillie Gifford 领投的 F 轮融共资筹集了5亿美元。相比而言,G 轮融资数额较小,仅有领航 (Vanguard) 投资了5730万美元。

  2017年 Ola 完成了5轮私募股权融资和1次债务融资交易。5轮私募股权融资分别筹集了3.3亿美元、67亿卢比(973万美元)、5000万美元、3600万美元和11亿美元。软银、腾讯、Tekne Capital 和 Falcon Edge Capital 分别是这些融资轮的主要投资者。债务融资轮由 YesBank 领投,筹集了100亿卢比(1.5亿美元)。

  坎坷

  Ola 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对 Ola 来说,2016年过得有些艰难,除了没有取得融资外,同年还出现了231.37亿卢比(3.4亿美元)的巨额亏损,这让资金缺口变得更大。导致亏损的因素有多个,包括罢工、司机奖励和用户折扣。

  2018年2月,Ola 开始对其人力资源主管兼首席行政官 Yugantar Saikia 进行一系列内部调查。根据印度科技媒体 FactorDaily 发布的一份报告,这次内部事件据称源自一起招聘欺诈,这也导致1000名 Ola 员工受到了资质调查。 

  2017年,软银因为财务和融资决策问题下调了 Ola Cabs 的估值。

  Ola 还因为一则电视广告卷入的一场争议。该广告隐射女性就是其伴侣的经济负担,许多人认为这是性别歧视,让也让 Ola 这家年轻公司的形象急转直下。

  增长

  多年来,Ola 在其业务计划中纳入了许多增长战略,其中就包括收购 FoodPanda 印度 和 Ridlr。FoodPanda 是一个外卖配送平台,而 Ridlr 则是一个售票和通勤应用。这两次收购都为 Ola 在新领域发展其基础设施提供了很大帮助。

  2015年,Ola 还收购了旅行规划应用 Geotagg。这次收购是为了扩大 Ola 的业务生态系统。除了收购,Ola 还拥有强大的伙伴。目前,Ola 与即时通讯公司 Hike 和电子钱包服务公司 PhonePE 都达成了合作。

  最近,Ola 已经超越了其在印度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 Uber。这两家公司在司机激励、用户折扣,甚至公关策略等多个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截至2016年,从运营城市、多项服务和总市场份额来看,Ola 的数据似乎都要好于 Uber。

  (文章来源:36氪)



0 条回复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