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跨国“围城”:中韩两国都希望寻求外部空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张虹蕾
“韩国的政策比较open,很多的交易所都在韩国。他们对于区块链的态度是很积极的,我们目前最缺的就是区块链海外社区运营团队,这次去采访也可以帮我们留意下。”这是在去韩国采访前夕,一家国内区块链企业创始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出的感叹。
实际上,这样的看法并非孤例。记者在韩国采访期间,国内金融链FinChain的创始人、CEO文四云亦向记者提到,韩国对区块链的环境更友好,公众认知更普及。中国有的行业相对有些保守,比如传统金融机构不敢尝试区块链技术,因此新金融领域的项目实际上并不多。
有意思的是,当到达韩国一番采访之后,记者发现情况似乎和预期有不小的差异:中韩两国的投资者和从业者都认为自身国家的政策较为保守,希望在外部寻求更加宽松的发展空间。两国从业者仿佛都身处“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想进去。
不同的内在逻辑
今年上半年,中韩两国都发布了关于支持区块链产业的一些政策。虽然两国对于区块链均有所支持,但记者在韩国采访期间对话多位投资人士和从业者发现,两国区块链产业内在逻辑似乎不尽相同。
在和韩国货币基金Blockchain Investment董事长郑周溶交流时,他认为,从表层来看,中国和韩国的相关部门对于区块链和比特币的发展均呈现出略为保守的态度,但中国已经开始设立一些相关的投资机构、合作基金、产业小镇,在政策控制的同时也给予产业发展一定的支持。中国的区块链产业目前也呈现出一些层次的划分,既有头部资源的投资,也有小型的孵化项目,还有本土化的团队运营,更有相关部门的助力。
对于这些现象,文四云则解析道,中国的区块链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都非常完善,发起的区块链项目和交易所数量远远超过韩国。此外,最近几年国内缺少合适的投资标的,区块链的兴起给热钱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
上述人士的投资和感悟源于国内的现状,区块链的火热让中国企业在该领域争相布局,除了被视为第一赛道的金融领域,游戏、社交、电商等多个领域也被各大企业视为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结合热土。
而不同于中国从业者较为开放和乐观的态度,韩国的从业者将这种技术视为在安全加密技术上的延伸。多位投资者和从业者也称,韩国目前并没有出现类似中国大规模的区块链产业园和小镇,大环境也需要释放更多空间,通过汲取中国经验给予产业一定的支持和适合发展的土壤。
相同的ICO禁令
从2017年下半年爆发的区块链热潮,很快成了一场群雄逐鹿的游戏。目前中韩两国都把区块链视为一个亟须突破的赛道,双方内在逻辑有重叠之处,亦有各自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而在对于ICO(首次发行代币)的态度上,中韩两国都偏于谨慎。去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原银监会和证监会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叫停ICO。而韩国政府也在去年9月发布了在韩国国内禁止ICO的禁令。
偏于谨慎的政策背后,是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区块链项目背后潜藏的风险也逐渐爆发,不论是一些“空气币”的出现,亦或是有人借助区块链项目进行“炒作”,均引起业界的关注和思考。
在紧锣密鼓的采访中,记者亦感受到了韩国企业家对于区块链产业不同的关注点:有人说“将会在各行各业开花结果;有说“金融、物流、大数据将会大有可为”的乐观者;也有提醒“仅仅是加密技术的一种延展”的谨慎者;亦有称“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在某一个领域深入研究,不要盲目跟风”的警醒者;还有诉说着自己目前面临问题的思考者。
对比中韩两国市场不难发现,被业界视为新一代颠覆性技术的区块链技术,似乎正在时代的变革趋势和政策相关的利好中孕育着无限的生机,但是透过风光无限的表象,可以发现显然区块链行业并不是“一夜造福”的神话,运用到各行各业的机会也仍需耐心。
与此同时,关于区块链应用标准如何制定?区块链企业如何赢得市场信任?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市场,从业者面临的问题却是相似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