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Facebook——信息帝国的数据隐患

Facebook:信息帝国的数据隐患Facebook:信息帝国的数据隐患

  胡涵

  人类第一次铺设跨洋电报成功之后,《泰晤士报》曾难掩兴奋地评论,“当人类创造出如此杰出的工具,使得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可以自由地交流彼此的想法,陈旧的偏见和敌意将不可能持续下去”。

  技术乐观主义的论调,是盘踞在人类传播媒介史上的幽灵。每种传播技术出现之初,都会形成一套乌托邦信仰,并出现一群功成名就的信徒。诡异的是,曾自诩追逐信息开放和自由的信徒们,多数都会制造一个新的信息帝国,成为信息透明的敌人。

  最近的Facebook数据泄露事件,正让扎克伯格所缔造的信息帝国及其权力浮现在全世界面前。

  据《纽约时报》和《卫报》报道,英国一家基于数据分析的政治咨询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被控利用Facebook的信息管理不力,窃取了高达5000万名Facebook用户的个人资料,在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帮助共和党候选人、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投放针对性的政治广告。

  其帮助方式,是在个人的社交页面投放迎合选民“希望和恐惧”的内容,来左右中立选民的政治倾向。换句话说,一个曾经被扎卡伯格认为是“开放平等交流”的平台,如今成为了培养和扩大偏见的温室。

  数据的隐患和数字传媒权力的暴露,让此前还在社交狂欢的用户们突然意识到了危险迫近。因此,不少人打出了“删除Facebook账号”的口号。

  无论什么时代,信息即权力。保管在扎克伯格帝国中的数据一旦外泄,便足以酿成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信息操纵事件。这让我们意识到,Facebook所建立起来的数字媒介帝国究竟蕴藏着多大的权力,以至于哪怕只是一个系统设计上的漏洞,都足以影响美国总统的选举。

  从某种意义上说,扎克伯格,和其他建立了类似新信息帝国的人,已经掌握了社会信息权力的“总开关”。

  而这起事件,则恰好暴露了一个社会的信息结构存在“总开关”,并且总开关掌握在特定公司手中的威胁。一个技术公司以某种方式,获取了这种总开关的部分控制权,接着,就足以影响大选结果,制造新的流行性恐慌和偏见。

  眼下,互联网正走入信息产业的宿命循环。此前,人类每一次传播信息技术的革命,最后都从去中心化的梦想走入了垄断加强化的现实。

  曾经,无线电的发明被认为“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脑体”;电影的出现,则使得“公立学校的教育成了徒然”;再到1970年代,电视的出现,让研究者相信,“这次变革必将远胜往昔”。

  但现实是,信息技术的革命最后都导致新的垄断,并且,坏消息是,每一次的垄断帝国都比之前要更幅员辽阔。

  Facebook的风波则暴露了新的特征。最近,很多人在提及信息茧房的概念。所谓信息茧房是指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事实上,单纯的媒体信息流或者单纯的社交关系链,都难以形成一个封闭的信息茧房,唯独Facebook。

  在Facebook所创造的社交媒体环境里,Facebook将社交关系和信息流结合在了一起,继而为个体创造了更为安逸的“信息茧房”。你的社交关系决定了你所接触的信息,而你接触的信息,则决定了社交关系的拓展。

  这正是Facebook的5000万用户信息足以对舆论甚至选举结果产生影响的重要原因。过往,在美国,如果要实现一个政治上的企图,操纵者可能需要控制一家传媒、发行渠道和话语技巧,才有可能左右舆论。而左右舆论离左右理性判断力,还隔着一段距离。但到了今天,你所需要的,只是一个数据挖掘公司,或者,只需要与扎克伯格这样的信息帝国掌舵者,达成一种合作关系即可。

  你以为自己在平台上安全无虞,但你的所思所想、你的社交结构的总开关却掌控在了他人手中。扎克伯格所建立的Facebook终于从一家“平等交流”的平台,变成了一家垄断信息流的帝国,并且,极有可能在某一天成为技术创新和多元交流的阻碍。

  如今,Facebook已经拥有了超过20亿用户,并仍以惊人的速度跟随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而向全世界迈进。这起数据外泄事件恰好发生在一个关键节点:曾被视为新鲜有趣的小发明,如今已成长为有严密秩序和自我目标的商业帝国,而这一帝国里发生的任何风波,都足以改变外部世界的面貌。

  在扎克伯格的最新声明中,Facebook似乎并未意识到公众的恐慌,仍沉溺于原有的数据隐私等细枝末节。而这似乎也成了现阶段所有互联网巨头的通病。

  出于某种原因,他们习惯对于自身业已拥有的权力语焉不详,或力图低调。但公众已对他们所拥有的信息数据和足以作恶的“力量”提高了警觉。

  恐怕,我们即将要面对一个与信息帝国共舞的新时代。如何在信息帝国里保护个人隐私与自我意志,是一门全新的学问。而扎克伯格和Face-book们这样的巨头需要记住,只享受权力膨胀的商业成就却抛弃责任的昨日时光,早已一去不返。

  (作者系AI财经社联合创始人)



0 条回复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