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出海 混血版钱包成抢滩先锋
移动支付出海 “混血版”钱包成抢滩先锋
本报记者 陈莹莹
备受瞩目的“双11”购物狂欢进入倒计时阶段,随着中国几大金融科技巨头“出海”提速,“双11”、“双12”这类中国国内的人造节日,俨然演变为全球瞩目的大日子。受益于国内移动互联网发展“弯道超车”的机遇,开辟海外市场被纳入越来越多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的发展战略。在这其中,尤以移动支付、网贷这两类业务的科技优势最为明显。
相关数据显示,支付宝已经覆盖了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万商户;微信支付也登录了超过13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了全球超过13万的境外商户。
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伴随着中国老百姓消费需求的升级,中国支付巨头的场景PK大战将烧至海外;另一方面,中国移动支付甚至整个金融科技的优秀经验也加速“出海”。但是,这种成功能否在欧美等国家被复制、真正实现本土化,还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监管政策、市场需求以及配套设施等多方面因素。
支付场景“如影随形”
“不得不说,当你在希腊的某个街边小店看到支付宝钱包的标签时,购买欲望被瞬间燃起。”宋晶晶是一名90后白领,与众多同龄人类似,喜欢旅游和购物的她,每年都会给自己安排一两次出国度假的机会。
最近一两年,中国的移动支付铺向海外市场,让“宋晶晶们”的买买买变得更加便捷。宋晶晶说:“一到节假日,中国人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了,所以在全球各地的华人老板们很快赶上了移动支付的潮流。有一次我们在新加坡街头买小吃,发现手里零钱不够了,老板直接让我们微信转账给他,并在朋友圈里给他做做宣传。”
无处不在的中国人,给国内的金融科技巨头们提供了无处不在的场景机会。受益于“出境热”带动相关配套服务的“出海”,中国的移动支付的海外布局可谓水到渠成。相关数据显示,支付宝已经覆盖了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万商户;微信支付也登录了超过13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了全球超过13万的境外商户,并且支持12种以上的外币结算。
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目前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百度金融、腾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巨头布局海外多采取投资与技术双管齐下的策略,具体路径上以支付为触角,继而去满足生活场景的信贷需求和综合金融服务。
特别是在国内市场上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大巨头地位短期难以撼动的情况下,其他金融科技企业对于海外市场的期待和看重自是不言而喻。京东金融与泰国尚泰集团合作并筹建的海外合资公司,初期即计划以支付业务为核心,提供更加本地化的支付产品和服务。今年7月,百度金融宣布与美国eBay全资子公司Paypal达成战略协议,目标是在中国消费者和境外在线企业之间进行跨境支付。
“混血版”钱包频落地
占领了中国人的生活场景,巨头们并不满足于此。通过技术分享和技术输出,境外消费者将是他们的另一大客户群。距离“天猫双11”还有几天,泰国小伙班克发现,自己网购付款可以不再需要货到付款,可以在线支付了,菲律宾大学生丹特斯已经熟练地拿着手机在马尼拉的商场扫码支付。香港新妈妈Amy则在7-ELEVEN为“支付宝HK”账户充值时,领到了可用于线上天猫商城购物的红包。
“混血版”的支付宝钱包、微信钱包正在竞速:10月,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和记与蚂蚁金服宣布共同运营电子钱包“支付宝HK”。几乎是同时,腾讯公司旗下“微信支付HK”团队也在港宣布推出3项升级支付功能。消费者从即日起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可完成线上线下、不同消费场景的支付,而中国香港的士、报刊亭、超市、连锁店等也可通过“微信支付HK”完成收费。
中国香港金融管理局金融科技总监周文正表示,“微信支付HK”与商户的合作几乎涵盖日常生活的各个范畴,包括购物、餐饮、交通及速递服务,为中国香港市民带来了便利。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支付机构提前几个月,就联合支付宝升级自己的在线支付网络。菲律宾和香港的本地钱包今年还将首次参与“双11”。在此之前,蚂蚁金服与印度当地电子钱包Paytm展开战略合作,打造了印度版“支付宝”;2016年11月,蚂蚁金服与泰国支付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蚂蚁的普惠金融模式复制到泰国。2017年10月26日,蚂蚁金服投资的韩国移动支付公司Kakao Pay用户数突破2000万,72%的韩国就业人口在用。
在芬兰,支付宝与当地最大的电子钱包ePassi开展合作。ePassi服务本地个人用户约70万,占该国总人口的近14%。目前ePassi已为支付宝在芬兰接入商户超500家,业态包括商超、餐馆、出租车等,其中市中心的主要街道大部分商户均已接入支付宝。芬兰航空还在所有往返中国内地及香港的航线上推出了空中购物支付宝结账服务。
“希望用不了多久,我们也能拿上手机,就可以放心去任何一家便利店购物、健身房健身了。”不少芬兰当地老百姓对记者如是表示。
“出海”任重道远
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的移动支付低成本、易参与、快速反应等优势,将加速渗透全球每个角落,在给中国老百姓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越来越多地被当地老百姓接受。
但不可否认的是,新技术的“出海”可能遭遇水土不服的尴尬。一位与中国金融科技公司有密切合作的海外支付企业负责人就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我们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向监管部门和商家解释,为什么个人信息、个人隐私等不会泄露。尤其是现在欧盟出台了新的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引起社会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和顾虑。实际上,不仅仅是中国的移动支付,现在欧盟很多公司,包括美国的谷歌苹果等在欧洲的业务,都在GDPR这个问题上花费非常大的精力。”
一些券商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的移动支付已经进入下半场,流量红利已经见顶,未来比拼的是“金融生态”,包括信用、理财、保险、信贷、营销等叠加服务,将是各巨头们比拼的新战场。而这些,无疑将触碰到国内外消费者们关于个人隐私、账户安全等敏感的神经。
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直言:“在其他国家的市场,并非所有的用户都首选便利,也有人更在意安全和隐私。另外,不同的国家、市场,有不同的法律法规,金融科技公司包括我们都一样,必须对当地的法律法规非常尊重和了解。这可能就意味着很多新技术、新模式的全球复制性并不是那么强。”
唐宁认为,在金融科技发展的过程中,用户对于个人隐私、个人数据的认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未来会有相应的监管框架落地。因此,过去一些重要的数据,会随着个人征信体系这类重要基础设施的建立和完善,或许会有其他的使用方式。
毕马威中国银行业主管合伙人、金融科技合伙人王立鹏人为,全球化时代浪潮中,中国金融科技巨头的国际化战略很正常也很明智,但是金融服务行业相当特殊,需要严密考虑当地的法律法规和习惯。他说:“为了应对各个国家、地区不同的监管体系和市场特点,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必须提前思考自己的风险点在哪里。只有企业把自身的风险想全面了,才能更好融入当地业态和监管体系。从这点来看,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的‘出海’,任重而道远。”
除此之外,海外各国都有一些机构在积极开发符合自己国家国情的移动支付系统。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与中国巨头们的“短兵相接”也是不可避免。比如,在美国,科尔士百货、沃尔玛超市、西维斯连锁药店、太阳石油等公司均押注到了手机支付系统,通过CurrentC支付系统,直接从银行账户进行扣款,从而规避销售额2%—4%的信用卡手续费。在英国,自从PayPal和英国沃达丰合作后,安卓用户就可以在店内使用PayPal完成无线支付。此外,沃达丰有自己的支付软件Vodafone Pay。瑞典的一家公司iZettle开发了一种新式的可携带POS机,并且附带了IOS和安卓的读取终端,可以让客户使用银行卡或非接触式卡付款等。
发表评论